Partner im 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
PodcastsBildung有故事要說

有故事要說

故事 StoryStudio
有故事要說
Neueste Episode

Verfügbare Folgen

5 von 56
  • 拆銅像是進步,還是撕裂?從美國到臺灣,留在街景裡的記憶衝突 ft. 楊孟軒
    「銅像拆除,是記憶與記憶間的衝突。」 從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的英雄李將軍(Robert Edward Lee)被推倒,到中正紀念堂成為臺灣民主社會的記憶打結處⋯⋯這一集,我們邀請到長年研究社會集體記憶與轉型正義議題、任教於美國密蘇里大學的歷史學者楊孟軒跨海連線,由美國近年來的「推倒紀念碑與銅像運動」(Toppling Monuments Movement)出發,聊聊美國與臺灣的銅像拆除爭議。 究竟銅像拆除之爭背後,反映了何種記憶群體間的衝突?楊孟軒教授和我們討論: 🔨 美國拆除南軍英雄雕像,怎麼反而助長了川普的當選? 🔨有超過半數的臺灣人不贊成拆除蔣中正銅像,但又有超過半數贊成政府帶頭進行轉型正義,如何解讀? 🔨不拆銅像,就是不願意好好談過去嗎?除了拆銅像,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自美國、南非到臺灣,這場對談橫跨不同地域脈絡,帶我們思考——當歷史記憶成為社會衝突的現場,我們該如何面對銅像腳下裂開的歷史。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8:43
  • 移居臺灣好吃驚?德國女婿書寫的臺灣歷史小說長怎樣 ft. 施益堅
    為什麼一位德國作家,會寫出一部從日治末期橫跨至 21 世紀的臺灣歷史小說? 從第一次在臺灣生活,到與臺灣太太相識相戀、成為臺灣家庭的一份子,德國小說家施益堅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才開始書寫這部以臺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梅雨》。小說自 1942 年談到 2016 年,以金瓜石為起點,書寫一個臺灣家族的命運與轉折,也處理語言的斷裂、身份的流動與重建,透過小說凝視臺灣歷史與認同的複雜難解。 而在這集節目中,施益堅談他如何從「來到臺灣做研究的旁觀者」變成「踏進臺灣生活的參與者」,並以筆下文學,探索這個島嶼的曖昧記憶與未竟認同: 📖 為何挑選「金瓜石戰俘營」作為小說重要背景? 📖 從日語、臺語、國語到英語,語言如何映照認同轉變? 📖 臺灣的歷史經驗如何與當代德國議題互相對照? 儘管這本小說沒有西方角色,但施益堅以德國作者之眼撰寫,因此西方視角仍潛藏其中。他希望德國人能透過《梅雨》理解臺灣歷史的獨特性——如果你也對這場「跨文化文學實驗」感興趣,那麼這集專訪不容錯過。 想手刀購買《梅雨》的話,那歡迎參考留言的購書連結! 《梅雨》施益堅著・聯經出版 博客來|https://reurl.cc/o843p5 金石堂|https://reurl.cc/NYLon9 誠 品|https://reurl.cc/lz4OX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48:39
  • 不是每座金字塔都需要外星人——想讀懂馬雅,先戰勝陰謀論和殖民者的迷思 ft. 馬雅人
    說到馬雅,你會想到什麼?是 2012 年的世界末日預言,還是與外星人的神秘交流,又或是已消失的古文明⋯⋯? 「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自封)馬雅人現身說法:No, no, no! 本集「有故事要說」,我們邀請到研究馬雅文化超過 20 年、能解讀馬雅文字的獨立研究者馬雅人,聊聊他如何從小自學馬雅史、一步步成為中文世界裡少數能與國際學界對話的馬雅研究者,並一起破解那些流傳甚廣的馬雅迷思、帶來有趣的馬雅小知識—— 📚 馬雅文字不是純象形字,而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拼音文字之一? 📚 馬雅人其實沒有「消失」,他們活生生地存在著? 📚 臺灣故宮竟藏著來自中美洲的帝國文物,還和大英博物館的藏品系出同源? 除了破除偽考古,馬雅人也帶我們深入理解:在美洲熱帶雨林中,馬雅人如何建起城邦與貿易網絡,他們的文明起點是什麼。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9:41
  • 讓「歷史犯罪學」帶你重回清代竊盜現場!犯案動機、辦案過程一次看 ft. 謝宜安|交換故事 vol. 3
    穿越回兩百年前的清代,你可能會聽到有人「丟了件馬褂」、「有雙布鞋不見了」——什麼,當時的小偷怎麼那麼愛偷衣服? 這集「有故事要說」,客座說書人宜安跟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巫仁恕研究員的腳步,帶你走進清代竊案現場,還原一件件竊盜案的秘辛:哪些東西常被偷?最常犯案的是哪些人?偷東西真的都是因為窮嗎?被偷了又該怎麼辦? 從流行服飾到家族財物,從保甲協調到官府辦案,讓我們一起打開清代犯罪事件的檔案夾,從「歷史犯罪學」的視角來理解偷竊這回事! - 🗣️交換故事|有故事要說 × 研之有物 由三位客座說書人跟著《有故事要說》Podcast 限時回歸,在每集十分鐘的故事小劇場裡,用聲音交換一則中研院《研之有物》的研究科普故事。 你有建議給故事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訂閱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延伸閱讀: 〈重返清代竊盜現場!流行服飾最常被偷,貧窮者未必會偷竊〉 【本節目為中研院廣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1:35
  • 為什麼「臺灣史」根本不是理所當然?30 年後,重新提問臺灣史是什麼 ft. 吳密察教授《臺灣史是什麼?》
    「臺灣,為什麼可以成為一個歷史敘述單位?」 30 年前,臺灣史研究者們努力和世人證明,「臺灣史」作為一個研究單位有其意義; 30 年後,這個問題彷彿已變得不證自明,我們對「臺灣史」與「臺灣文化」有某種既定的想像—— 真是如此嗎? 這回,我們邀請到臺灣史重量級人物——吳密察教授,在「硬派讀書會」Live Podcast 現場一起和大家聊聊他的新書《臺灣史是什麼?》: 從臺灣史是不是理所當然存在、到臺灣成為歷史敘述單位的曲折過程,這場對談,帶你重新認識「臺灣史」的成立、挑戰與辯論: 📚臺灣史是建構與辯論的結果? 📚臺灣民族主義與臺灣史的關係是什麼? 📚殖民地近代化的爭議為何? 一起回到問題的原點,重新審視這些未曾遠離的課題。 - 這次的對話是大家出版主辦的「《臺灣史是什麼?》新書發表會——臺北場」現場活動錄音,好奇書籍內容的話請手刀參考 ↓↓↓ 《臺灣史是什麼?》 吳密察/著 博客來|https://reurl.cc/kM25r3 金石堂|https://reurl.cc/5DzOjy 誠 品|https://reurl.cc/DKEo0N 讀 冊|https://reurl.cc/L5q6YX Kobo | https://reurl.cc/d1oKVy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41:59

Weitere Bildung Podcasts

Über 有故事要說

文字寫不完的,讓我們說給你聽!由故事 StoryStudio 製作,邀請有故事要說的人,來和大家說說他的故事。希望能陪伴你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dcast-Website

Höre 有故事要說, Leben Lieben Lassen - emotionales Wachstum, innere Balance & echte Verbundenheit in Beziehungen und viele andere Podcasts aus aller Welt mit der radio.de-App

Hol dir die kostenlose radio.de App

  • Sender und Podcasts favorisieren
  • Streamen via Wifi oder Bluetooth
  • Unterstütz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iele weitere App Funktionen
Rechtliches
Social
v7.19.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1/2025 - 1:41:07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