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ner im 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
PodcastsBildung有故事要說

有故事要說

故事 StoryStudio
有故事要說
Neueste Episode

Verfügbare Folgen

5 von 72
  • 從客廳裡找歷史會得到什麼?走進李臨秋故居、新芳春茶行⋯⋯翻開一本城市的家族相簿 ft. 董淨瑋
    一本關於「故居建築」的書,怎麼會慢慢長成一本「城市的家族相簿」? 這本《家是臺北的名字:從我到我們的城之記憶》,跳脫出硬體的建築框架, 填進曾住在這些建築裡頭的「家」的血肉。 人住進去後,那些房子裡「真正發生的事」是什麼? 在採訪中,主編董淨瑋遇到很多意想不到、令人起雞皮疙瘩的瞬間, 像是移居美國後再度返家殷海光之女,提到母親對故居的心境時,說了「原諒與放下」。 又巫雲山莊的後代,直到決定實際回到故居居住、生活重心以故居為主後, 祖先牌位才願意被請回來。 這些小場景,是一般歷史書寫寫不到的城市質地, 一段段私人回憶其實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 把臺北的 1920 到 1980 年代,從大稻埕、城南、木柵到陽明山的城市脈絡慢慢串在一起。 這集節目,我們一起聊聊: 🏠 以「家屋」為入口,看見哪些其他歷史著作沒寫到的臺北?(05:40) 🏠 訪談故居後代時,那些最震撼或最柔軟的瞬間是什麼?(09:10) 🏠 為什麼說十個家的故事,能匯成一條城市的大河?(27:00) 董淨瑋說,她其實是用「編劇的方式」做這本書: 「編劇要讓觀眾先喜歡劇裡的角色, 而我們想讓讀者先喜歡書中這些人、對他們有感情,才有可能理解這座城市。」 走進房子裡,聽見的其實是城市的聲音。 如果你也住在臺北、離開過臺北、或者正在和這座城市建立連結, 那麼或許,這集會讓你重新理解「家」與「城市」的意義。 《家是臺北的名字:從我到我們的城之記憶》,現正熱賣中 .ᐟ.ᐟ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https://reurl.cc/XalVqa 博客來:https://reurl.cc/la5dgQ 誠 品:https://reurl.cc/pKxM3r 讀 冊:https://reurl.cc/7b3pdk 金石堂:https://reurl.cc/ORk45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3:45
  • 七位譯者、五年時光,臺灣如何重譯《追憶似水年華》?ft.吳坤墉、陳郁雯
    「法國人都開玩笑說沒在看的《追憶似水年華》,我們想用新的方式去詮釋它。」 《追憶似水年華》的全新繁體中文譯本,是一場跨越七冊、歷時五年的翻譯長旅。這套書的每個字,都是譯者們花無數時間反覆打磨的成果;而這,也是臺灣第一次由本地譯者團隊,直接從法文原文全譯普魯斯特的經典。 譯者表示:「就算沒看(完)過這套書,也會想翻下去!」 在節目中,吳坤墉與陳郁雯聊到,普魯斯特筆下的世界像是一面照見人生的鏡子:一場場宴會、一次次回憶的氣味、那些愛與嫉妒的瞬間,都讓人重新凝視自己的記憶。「看《追憶似水年華》,就像我們的生命多了三倍的長度與經驗。」 這集節目,帶你聽見: 📚 七位譯者如何協作,讓百年經典以全新語言重生? 📚 翻譯這套書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 在 2025 年重讀普魯斯特,我們還能從中讀出什麼樣的自己? 時間、記憶與文字的長河,於是再次在臺灣流動⋯⋯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追憶似水年華》(全七冊+別冊)【首套繁體中文全譯本・書口噴繪法式軟精裝・典藏燙印書匣套組】》 購買連結:https://linkingthink.com/L184763 沉浸於不捨離席的文學經典饗宴:https://linkingthink.com/TempsA 有一部小說或許很長很長,但值得用一輩子慢慢閱讀。 每一次翻頁,都能替我們找回生命曾經閃過、卻再也回不去的光。 《追憶似水年華》是法國大文豪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傳世之作,也是引領法國在世界文學占有一席之地的經典鉅作,作品細膩刻畫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宛如繁花盛開的法國上流社會生活,那屬於世紀交替的美好年代,更重新定義了「時間與記憶」的文學書寫。 睽違 30 年,聯經出版邀集 7 位臺灣最頂尖的法語譯者以繁體中文直譯並詮釋的繁體中文全新譯本重現,還特別收錄一冊橫跨五大領域的專家補充注釋本,特邀三頁文・顏伯駿團隊操刀設計裝幀。 200 萬字的經典,不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次永不褪色的時光回溯。 現在重新打開這部小說,也重新打開你的人生片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57:23
  • 昭和不死,但究竟特別在哪裡?ft. 龍貓大王通信
    「昭和是日本歷史上非常『激動』的時代。」 從 1926 年到 1989 年,昭和見證了日本的戰前輝煌、戰爭廢墟、經濟奇蹟,再到泡沫崩潰,最好的、最壞的,都在這個時代裡發生。 而對像龍貓大王通信這樣活過昭和的臺灣人來說,昭和有點近又有點遠。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怪醫秦博士》(就是《怪醫黑傑克》)、第一次玩任天堂的紅白機、第一次聽到「大瀧詠一」這個名字⋯⋯很多「第一」都在昭和誕生。 ——換句話說,昭和可說是形塑了我們現在認識的日本,甚至是整個東亞文化。 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往往在螢幕後寫出有趣故事的龍貓大王,現身麥克風前,和大家分享: 📺「龍貓大王」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 昭和的影響力,如何滲進日本與臺灣人的日常? 📺 為什麼現在的我們要回望昭和? 「理解昭和,可以理解宇宙間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永遠都在變。」一起聽龍貓大王聊他眼中的昭和與此刻的我們⋯⋯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在《昭和感性:昭和 100 年特別編集》裡,龍貓大王也有寫一篇故事喔! 👉 https://reurl.cc/ZNm7Mg 《昭和感性:昭和 100 年特別編集》是有理文化全新 MOOK 書系「故事別冊 The Story+」創刊第一彈,以昭和 100 年為時間節點,回望昭和時代在社會、軍事、政治與大眾文化等領域的重要發展軌跡。昭和不是一種單一記憶,而是一面多棱鏡,折射出日本現代史最斑斕也最矛盾的光影與感性。除了梳理日本昭和的歷史之外,本刊也試圖探究昭和的痕跡如何彰顯在當代臺灣當今的建築、食物、城市街景上,使昭和感性亦成為臺灣的一部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40:51
  • 特別節目!熱蘭遮觀察記事:四百年前荷蘭人離開臺灣的那一天,發生了什麼?
    🍗 為什麼 17 世紀的臺灣原住民養雞卻不吃雞? 🐢 一場船難,竟靠海龜救活了水手? 🎭 荷蘭人筆下的「Wayangen」,其實是早期的布袋戲? 🌪️ 沒有氣象預報的年代,颱風如何摧毀整座城鎮? 🚢 荷蘭人離開熱蘭遮堡那天,有哪些人選擇留下? 就在今年 6 月,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舉辦了「【述說熱蘭遮的故事】說故事工作坊」。在這個工作坊裡,我們邀請民眾一起從《熱蘭遮城日誌》出發,根據自己關心的主題,尋找荷蘭時代能引起共鳴的故事。最後,大家把這些碎片拼湊起來,創作出一篇屬於 21 世紀的「熱蘭遮觀察記事」。 這集故事小劇場,帶你聽見五個來自 17 世紀的臺灣片段——飲食禁忌、海上求生、娛樂表演、天災浩劫、權力交替。細碎卻真實的日常,讓我們離荷蘭時代更近了一點⋯⋯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2:07
  • 李登輝逝世五週年,留下來的我們如何記住他?ft. 鄭睦群
    阿輝伯過世滿五週年了。人走了之後,該怎麼記住他? 「我很可惜,是總統過世之後才去基金會服務的。」 對鄭睦群來說,「李登輝」三個字意義深遠。作為歷史學者,他從研究長老教會與臺灣民主化的軌跡開始,到後來結識李登輝之女、同時也是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的李安妮女士,一路走到擔任李登輝基金會執行長,親身面對:當「民主先生」不在場時,我們要怎麼讓下一代記得他? 在沒有李登輝的年代,他選擇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串起記憶。2021 年起,基金會將例行的募款餐會改為紀念音樂會,他規劃 10 首與李登輝人生階段相扣的歌曲,並邀請吳念真導聆,讓現場的感動化為實際支持:「我們讓感動走在前面,捐款才會跟著來。」 而今年,基金會更與資策會、臺圖和故事攜手推出《PROTOTYPE:民主先生2.0》數位李登輝特展,打造能用中、英、日、臺語對話的「AI 李登輝」。「我們不是要複製一個全知全能的大腦,而是讓他變成一個溫暖的標的物,或是年輕世代理解民主真諦的敲門磚。」 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鄭睦群來分享: ✨ 當年為何決定接下基金會轉型的挑戰? ✨ 他怎麼看李登輝在民主化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 又如何透過不同媒介,讓「李登輝」持續活在臺灣社會裡? 李登輝逝世五週年,記憶該如何被保存、轉化,才不會只剩課本上的三行字?來聽 Podcast 跟我們一起尋找答案⋯⋯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 PROTOTYPE:民主先生2.0 數位李登輝特展 👉https://reurl.cc/mYOn1G 李登輝基金會與資訊工業策進會、國立臺灣圖書館、以及故事StoryStudio合作,於國立臺灣圖書館 6 樓推出【PROTOTYPE:民主先生2.0 數位李登輝特展】,透過人工智慧(AI)科技,建立一位能夠與他對話、共同成長的「民主先生2.0」。 問他現在身在何處,他或許會說:「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千風之歌》 其實李登輝就在那裡,始終引領我們向前邁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 6 樓(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 85 號) 開放時間:2025 年 7 月 30 日~2027 年 7 月 30 日,配合國立臺灣圖書館 6 樓開放時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7:11

Weitere Bildung Podcasts

Über 有故事要說

文字寫不完的,讓我們說給你聽!由故事 StoryStudio 製作,邀請有故事要說的人,來和大家說說他的故事。希望能陪伴你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dcast-Website

Höre 有故事要說, Eine Stunde History - Deutschlandfunk Nova und viele andere Podcasts aus aller Welt mit der radio.de-App

Hol dir die kostenlose radio.de App

  • Sender und Podcasts favorisieren
  • Streamen via Wifi oder Bluetooth
  • Unterstütz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iele weitere App Funktionen

有故事要說: Zugehörige Podcasts

Rechtliches
Social
v8.0.4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28/2025 - 5:13:17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