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ner im 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
PodcastsBildung刘轩的Howto人生学

刘轩的Howto人生学

刘轩的Howto人生学
刘轩的Howto人生学
Neueste Episode

Verfügbare Folgen

5 von 12
  • 你很好,不是因为成绩,而是因为你是你——谈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 ft. 千千
    在本集节目中,我邀请了15岁的女儿千千,一起讨论青春期中一个关键但常被忽略的主题:自我价值感(self-worth)。千千目前就读美国高中,两年前从台湾搬到纽约,正在经历一段文化转换与自我探索的历程。距离上次我们在【解锁青春情绪】第一季中导读《Untangled 少女心事译码》已近一年,这次她不再只是回应我的提问,而是以更成熟的语气,主动分享自己在学校的观察与内心的体会——包括如何在竞争压力中看待自己,什么样的老师与朋友能帮助一个青少年稳定自我,以及社群媒体在塑造青少年认同感上所扮演的角色。节目中,我们也一同厘清心理学上常被混淆的三个概念:「自信」(self-confidence)、「自尊」(self-esteem)与「自我价值感」(self-worth)。它们看似相近,却来自不同心理层次。千千提到,虽然自己能在课业上展现自信,但真正让她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朋友对她的形容:「你就像一个小太阳,总是愿意倾听。」这些真诚的反馈,也让她逐渐相信:价值感不只能靠表现累积,更来自那些被理解、被接纳的时刻,让人能说出:「我就是我,而且我喜欢这样的自己。」最后,也邀请各位留言分享:什么事会让你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今晚回到家,不妨问问孩子:「你觉得你自己最棒的是什么?」然后,好好地听他说。重点段落(02:22) 从台湾到美国,每个青少年都在经历的「比较」焦虑(07:57) 「supportive」的定义和重要性(08:39) 什么是自我价值感(self-worth)?与自信(self-confidence)和自尊(self-esteem)的差别是什么?(13:51) 形成自我价值感的三大面向(22:39) 社群媒体对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千千的观察与反思(29:57) 找回自我价值感的两种方式(35:27) 给青少年与家长的具体建议与日常练习
    --------  
    45:21
  • 音乐不只是技巧,而是生命的共鸣 ft. TMAF 执行长 陈则言
    很多人小时候学音乐,是因为升学加分、爸妈期望、或一句「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但如果只是练指法、背乐谱、怕弹错,我们真的学到了「音乐」吗?在这一集的How to人生学,我邀请到知名的中提琴演奏家和教育者,同时也是 TMAF 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的执行长:陈则言 Brian Chen,一起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音乐人,也谈他如何打造一个打破师生距离、结合教学与表演的TMAF,让世界各地的年轻音乐家与国际大师齐聚台湾,可以比邻而坐、共同交流探索。这集献给每一位曾学过音乐、或正陪伴孩子学音乐的你。也许,我们都该问问自己:「我有把人生,放进那一个音符里吗?」重点段落(01:40) 一连串的意外,造就了陈则言的中提琴之路?(05:15) 从技巧到表达:成为音乐家不能少的那一块是什么?(07:46) 因害怕而练习 vs. 在玩乐中成长(14:20) 两位改变陈则言一生的老师:林安成与Michael Tree(16:30) 刘轩与启蒙老师Leonard Eisner第一次上课的回忆(21:11) 什么是TMAF?一场打破师生距离、共同生活的音乐革命(29:54) 人生进来了,音乐才完整节目中提到的作曲家与乐曲(15:04) 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9:22) 李斯特Franz Liszt(27:31) 柴可夫斯基 第6号交响曲(悲怆)Symphony No. 6 (Tchaikovsky)(30:16) 贝多芬 第5号交响曲(命运号交响曲)Symphony No. 5 (Beethoven)(30:40) 巴哈 哥特堡变奏曲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y Dmitry Sitkovetsky(31:15) 萧邦 练习曲作品10第3号(离别曲)Étude Op. 10, No. 3 (Chopin)
    --------  
    32:05
  • 乖孩子的代价:当我们把自己困在角色里 ft. 心理师林静君
    📌本集节目中提及之个案故事,皆经过内容变更与个资保护处理,并符合心理谘商专业伦理与保密规范。他总是最乖、最懂事,是家人眼中的骄傲,也是朋友口中「很好相处」、「很会照顾别人」的那一个。但没人知道,他其实早就累了。因为他从来不敢说「不」,也从来没问过自己:「我真的想要这样的人生吗?」在这一集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以爱为名的童年俘虏》的作者——谘商心理师林静君,一起来谈谈:当我们从小被教育成「乖孩子」,那份乖巧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心理代价?我们又该如何突破自我设限,为自己争取喘息与自由的空间?这集节目,是给所有「从来不自私」的你:学会觉察、学会选择,最后勇敢为自己负责。
    --------  
    30:56
  • 当孩子得了忧郁症,父母该怎么办?一位爸爸的陪伴练习 ft. 李施德 Tim Lee
    ⚠️收听提醒⚠️本集谈及青少年忧郁、自伤与轻生等议题,建议在适当情境下收听,并依自身状况斟酌聆听。Yaelle是一位懂事、坚定、拥有强烈意志力的女孩。她跟着爸妈从美国搬到台湾。起初只是偶尔的情绪不稳,大家以为只是适应期的低潮,或是青春期即将来临的征兆。直到她开始出现暴怒、自责、自伤的行为,爸妈才逐渐意识到,这不只是情绪波动,而是更深层的困境。十六岁那年,Yaelle被诊断为重度忧郁症。在这集节目中,我邀请到她的父亲 Tim Lee(李施德),分享他作为爸爸的真实经历:从焦急地想让女儿「好起来」,到学会放下拯救者的角色,只专注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陪伴者;从无法靠近、不被接纳,到重新理解女儿,也被女儿重新理解。这是一段关于父亲的成长旅程,一场与忧郁共处的修复历程,也是亲子之间,慢慢学会靠近的故事。
    --------  
    36:09
  • 成功、遗憾与拥抱:哈佛30周年同学会
    在哈佛校园动荡又充满情感的此刻,我踏上了回母校的旅程,参加三十周年同学会。这不只是一次校友间的久违重逢,更像是一场深刻的人生对话──对于「成功」的重新定义、对「遗憾」的体会、以及如何在中年之后,依然勇敢拥抱未竟的梦。当校园里旗帜飘扬、老朋友的拥抱一一到来,我也看见了每个人身上被岁月沉淀过的深度。有的同学曾经站上人生巅峰,有的经历挚爱离世或监狱风暴,而更多人,则是在面对生活的高低起伏后,变得更谦逊也更柔软。这趟旅程,也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我们该怎么走过中年危机?而「成功」的标准,是否也该改写?本集,是一封写给过去、也写给未来的信。如果你也在思考人生的方向,不妨听听这段旅程的故事。
    --------  
    22:58

Weitere Bildung Podcasts

Über 刘轩的Howto人生学

心理学者刘轩的播客。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很多事学校教不了。 但这里有Power up秘笈: 100种活出人生意义的可能性, 好好生活的必备心理技能, 都在《刘轩的How to人生学》。
Podcast-Website

Höre 刘轩的Howto人生学, Leben Lieben Lassen - emotionales Wachstum, innere Balance & echte Verbundenheit in Beziehungen und viele andere Podcasts aus aller Welt mit der radio.de-App

Hol dir die kostenlose radio.de App

  • Sender und Podcasts favorisieren
  • Streamen via Wifi oder Bluetooth
  • Unterstütz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iele weitere App Funktionen
Rechtliches
Social
v7.22.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30/2025 - 11:52:57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