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我去了海浪电影周四天,看了13部电影,录了一期播客,给种草许久的《翠湖》主持了一场映后。新片喜欢《克里斯蒂》《末日爱情》《科隆女孩》《夏日之书》,遗憾没看上《晚班护士》。初步感觉海浪的选片都挺温柔的,蛮对我胃口。海浪的不同可能主要来自露天放映的观影体验——我在名为「到灯塔去」的沙滩放映看了《甜蜜蜜》,那晚圆月当空,光脚踩着沙滩,很是惬意;而在前一天我在同一地点看《物质主义者》时则身披雨衣,眼镜湿漉漉的看完全场。草地放映是另一种景象,我在名为「银河渡口」的地方看了侯孝贤首作《就是溜溜的她》,四周非常空旷,真有银幕连接银河之感;在「午夜绿洲」看《城郊猎艳》时则盯了很久银幕上停留的两只蜻蜓;看《末日爱情》那晚太冷,我在后面蹦跳着看完,颇有世界末日之感。我肯定是非典型的海浪观众,只看电影,阿那亚的店铺和景点几乎没去过,中午进影院,穿梭在不同放映场地,结束已是凌晨。整个过程还是挺开心的,也真正的感受到了露天放映的美好。只是在此之外,心里总想着这里并不属于我,就像《翠湖》里的台词:“总感觉我们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人说。“不,我们是第三世界。”另一位回答。在这样的地方策展一定很好玩,所以本期节目很丰富,欢迎收听,感谢分享。👫👫 话题成员:王一舒aka一舒:海浪电影周策展人,趣放工作室创始人范怡洁aka小饭:海浪电影周策展人,趣放工作室创始人主持:陆小鸟🕙 时间戳00:00 小鸟的四天海浪回顾04:01 对谈策展人系列【成为电影策展人的路径?】06:26 一舒的履历以及如何来到海浪10:44 小饭的策展人之路17:25 ”电影节的数量在上升,优秀的策展人还不够多,但学习电影策展的人越来越多“【揭开海浪的神秘面纱】23:50 海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电影节展27:19 从不同放映场地和命名说起,在海浪看电影到底有什么不一样?34:30 策展:选片与场地如何匹配40:16 从侯孝贤的两部电影的放映看海浪观众50:40 海浪如何与观众沟通文明观影53:21 策展团队与海浪媒介、放映等组的关系54:48 选片:”每年新片范围大概150部左右“61:15 ”今年终于能放《甜蜜蜜》,因为它的版权厘清了,也有了新拷贝“67:03 片单的单元划分61:50 海浪的选片与女性电影62:49 为什么《晚班护士》比《夜班》是更好的译名【其它部分】64:31 短片、产业、论坛、从文学到电影、见面会81:20 抱怨一下:南方的媒体来海浪81:40 “我们希望在阿那亚园区里的人看电影是更容易触达的”84:58 小饭在戛纳海边看《卧虎藏龙》86:53 有关10岁小朋友和A24《复活她》89:24 尾声🪟 封面:🎵音乐片头:鄧麗君 - 甜蜜蜜 (現場電影片段)片尾:又見溜溜的她 齊秦 動態歌詞 Lyrics MV畫面心動1986電影 王祖賢在電影心動打籃球畫面👀 幕后剪辑&文稿:陆小鸟 汤包🎤 关于《赶场 Way to Cinemas》不是在看电影,就是在赶场观影的路上。《赶场 Way to Cinemas》是一档聚焦影展、电影节的播客,会与众多影迷和电影人分享自己的电影故事与经验。👂收听: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Spotify、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豆瓣等播客客户端搜索「赶场 Way to Cinemas」
--------
1:34:21
--------
1:34:21
96. Philip Cheah谢福龙的30年亚洲电影节观察
先送大家:釜山电影节排片工具包与抢票Tips谢福龙(Philip Cheah) :影评人新加坡流行文化刊物《BigO》的编辑,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初创元老,亚太电影促进网络(NETPAC)顾问委员会成员,目前担任日惹- NETPAC亚洲电影节、欧亚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策划顾问(Program Consultant)。1987年,他受邀加入了刚刚成立的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核心团队,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几年里将找到亚洲的声音和推动东亚电影作为使命,奠定了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在世界电影版图中的地位,也帮助了杨德昌、阿彼察邦、洪常秀等许多华人&亚洲重要导演在世界版图中首次出现。他赞助并支持东南亚银幕学院(South-east Asia Screen Academy),同时也是亚太银幕实验室(Asia Pacific Screen Lab)的联合主任。他与人合编了《Garin Nugroho:与月亮共舞》、《Noel Vera:深夜影评人》以及《Ngo Phuong Lan:越南电影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等书籍。本期播客是谢福龙7月13日在观潮的分享,围绕 “电影节世界的文化权力” 展开,结合讲者近30年全球电影节观察,探讨亚洲电影的定义与评价标准,以及亚洲电影在本土与国际层面为争取文化平等所做的努力 。亚洲电影从过度追捧西方电影节认可,到亚洲本土电影节对被忽视作品的发掘,再到亚洲电影人坚守本土文化的创作实践,讲者有其深刻体会和感悟。以上内容摘改自观潮的这篇文章:《亚洲电影,我观察和参与的 30 年》👫👫 话题成员:谢福龙(Philip Cheah):上面已介绍柏麒:观潮联合发起人,策展人🕙 时间戳00:00 开场01:32 柏麒介绍谢福龙正式分享环节02:40 疫情让我的头发变白了03:35 我在香港电影节的辉煌时期、台湾新浪潮时期做电影记者,与陈凯歌、张艺谋的故事06:28 谢福龙的“电影节的三个阶段”:东方主义的电影节(Orientalism Film Festival)、新西方主义电影节(New Western Asian Film Festival)、自我觉醒时期的电影节(Self Realized Asian Film Festival)09:44 我参与了新加坡电影节从第一阶段转型到了第二阶段11:36 亚洲的电影节蓬勃发展的2000年(印度、菲律宾等),找到了世界与本土的平衡,也许给观潮参考15:53 现如今世界上有无数电影节,为什么新加坡电影节仍然处在第二阶段17:08 反而,像观潮这样的小规模的本土电影节有了希望17:42 三十年来趣事分享:与许鞍华、吴文光的“全裸见面”(英文更好笑)19:16 有一天,我不再去戛纳QA环节(问题由陆小鸟复述):20:09 普通观众和专业的影评人、媒体人参加电影节是不是有不同的感觉21:48 电影节是有政治属性的,作为创作者,该如何看待参加电影节这件事儿,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影节24:05 电影节要保持独立性,不要让政府干涉(举例新加坡与釜山)27:08 遇见杨德昌30:37 田壮壮与《蓝风筝》32:02 对比上海或者鹿特丹电影节的时候,发现他们对亚洲的选片有刻板印象,一般聚焦在特定的题材,比如说中国的工厂工人等等,只呈现了一个面向。现在在这方面是否有变化,而创作者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35:18 如何看待短片?许多人会把这个当做做长片的跳板,有没有短片的节展推荐39:31 选择电影节有如选朋友42:06 当你给电影节审片的时候会如何看电影,会倍速吗?会快进吗?45:11 年纪大了以后,曾经看过的电影也会变成新电影🪟 封面:🎵音乐片头:Angel Baby ( I Give My First Love to You ) -王柏森片尾: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主題曲Why- 王柏森👀 幕后剪辑&文稿:陆小鸟 汤包🎤 关于《赶场 Way to Cinemas》不是在看电影,就是在赶场观影的路上。《赶场 Way to Cinemas》是一档聚焦影展、电影节的播客,会与众多影迷和电影人分享自己的电影故事与经验。👂收听: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Spotify、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豆瓣等播客客户端搜索「赶场 Way to Cinemas」
--------
48:22
--------
48:22
95. 中国独立纪录片简史(feat.张劳动&汪金卫)
“中国独立纪录片是当代中国电影不可忽视的重要类别。自上世纪90年代起,众多纪录片导演用他们的摄像机、DV甚至手机等设备,记录下形形色色众多人物和真实的故事。被拍摄的对象包括北漂者、精神疾病患者、小偷、拾荒者、下岗工人、受难者、演员、小学生、高考生、大龄单身女青年等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各种族群。这些人的生活和故事,是我们永远无法在官方电视节目和电影中能看到的。正是30年来一批批独立纪录片创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看到或更真实鲜活,或更隐秘艰难的这些群体。这些独立纪录片也是在官方历史书写之外不可或缺的珍贵影像记录。本期节目我们请到国内纪录片媒体「凹凸镜DOC」的创始人之一、纪录片导演张劳动,一起从拍摄设备、拍摄主题等角度简单梳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也推荐了很多中国独立纪录片,欢迎收听。”——汪金卫本期播客是2025重新剪辑版,最初发布在2021年的《JustPod映画》(《赶场》前身),当时我(陆小鸟)对独立纪录片的了解极其有限,所以节目里提到的影片大多都没看过,如今4年过去,我对独立电影和民间的独立放映都有了一定了解,打算以后做一些相关的内容,所以重新发布(相信大多数听友之前也没听过)。📢 月底武汉「独放」的主题策展:谁能在夏日阻挡我们 平遥群 /釜山群/威尼斯群:在公众后台回复关键词,比如“平遥” 听友群:公众号后台回复“cinema”👫👫 话题成员:张劳动:「凹凸镜DOC」创始人之一、纪录片导演汪金卫:重度影痴,独立纪录片爱好者🕙 时间戳01:44 张劳动的自我介绍05:15 张劳动的第一次纪录片拍摄经历08:59 什么是“独立纪录片”12:08 中国独立电影史上重要的“鹿特丹七君子事件”12:51 吴文光草场地工作站的纪录片工作坊“乌托邦”15:24 中国独立纪录片的黄金时代:云之南、中国独立影像展、北京独立影像展19:08 张劳动的转折:参演邱炯炯的《痴》21:51 「凹凸镜DOC」的起源与发展30:52 从吴文光《流浪北京》开始,追溯中国独立纪录片发展35:22 DV时代来临,汪金卫也曾尝试拍摄36:41 DV时代的中国独立纪录片:《铁路沿线》、《铁西区》40:36 何为独立纪录片:“为小人物立传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46:04 拍摄平民化:年轻创作者最早是用手机拍的 51:05 但是,关注社会议题的纪录片“不怕多,只怕少”52:47 纪录片的“真实性”伦理55:43 拿龙标、上院线、商业化,是否影响独立电影的独立性?57:20 短视频对纪录片创作有帮助59:08 流媒体让纪录片有了更多观众,但版权?60:51 独立纪录片主题并不只是“老少边特”63:26 短视频平台对纪录片的影响65:32 张劳动的片单:“没看过《算命》就不算看过中国独立纪录片”徐童《算命》等,周浩《派出所》《书记》《大同》等,赵亮《悲兮魔兽》《无去来处》等,邱炯炯的作品,陈东南《狂野歌声》《偷》,箭厂视频的作品,郭依菲《伤口是阳光照进内心的地方》68:12 汪金卫的片单:《囚》《少年小赵》《请为我投票》《铁路沿线》《铁西区》《死灵魂》- 提到的电影 -像鸡毛一样飞美丽的大脚唐老师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麦收算命痴城市梦流浪北京广场疯狂英语冬春的日子铁路沿线铁西区影迷姐姐瓦斯渡口编年·周家·陶家·贺家京生幸孕旅馆悲兮魔兽夫妻不是同林鸟我毕业了“炼”爱入戏孤注囚书记大同遥望繁星少年小赵红毛皇帝矮婆过春天1950他们正年轻杀马特我爱你驯马活着一分钟,快乐六十秒四个春天棒少年龙虎武师浴火新生(残奥精神:梦想高飞)生门天行情歌甲方乙方二十二完美现在时口罩猎人烟火人间差馆无去来处椒麻堂会旷野歌声偷额温枪女孩请为我投票死灵魂和凤鸣原油🎵音乐《铁西区》电影片段《往事只能回味》龙飘飘👀 幕后剪辑:陆小鸟,杨啸天文稿:汪金卫,陆小鸟🎤 关于《赶场 Way to Cinemas》不是在看电影,就是在赶场观影的路上。《赶场 Way to Cinemas》是一档聚焦影展、电影节的播客,会与众多影迷和电影人分享自己的电影故事与经验。👂收听: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Spotify、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豆瓣等播客客户端搜索「赶场 Way to Cinemas」
--------
1:16:27
--------
1:16:27
94. 国内电影节展竞赛单元漫谈,上海电影节金爵&亚新复盘(胤祥&子戈)
国内电影节展的竞赛单元有哪些不同?上海电影节系列的下半场,我们把北京、平遥、FIRST、海南、金鸡的竞赛单元也做了简单对比。当然,重头戏还是几部电影的讨论,胤祥和子戈的解读非常精彩,其中包括可能是今年的最佳华语电影之一,小鸟很遗憾SIFF错过,决定特意去阿那亚海浪电影周补一下……📢 平遥群 /釜山群/威尼斯群:在公众后台回复 听友群:公众号后台回复“cinema”👫👫 话题成员:胤祥:电影学者子戈:《锵稿》(原枪稿)主笔主持:陆小鸟🕙 时间戳00:34 上影节竞赛,nobody cares?02:17 一部电影,为什么去电影节参与竞赛?07:14 国内电影节竞赛简单对比(北京、平遥、FIRST、海南、金鸡)15:45 媒体场与发布会:媒体为何要先看片?21:28 开聊金爵各奖项24:13 说说亚洲新人单元选片25:03 子戈综评SIFF竞赛——亚洲新人奖——25:27 亚新最佳影片《翠湖》:“今年华语电影最打动我的一部”36:14 亚新最佳女主《维多利亚》(印度)40:55 《女儿》(伊朗)——金爵奖——52:51 金爵奖最佳影片《黑,红,黄》(吉尔吉斯斯坦)66:46 评委会大奖&最佳女主《长夜将尽》79:33《被记住事物的气味》(巴西)84:33 《德瓦克先生,你相信天使吗?》(德国)90:53 《风暴》(巴西)100:06 说说上海电影节竞赛的选片:“拉美电影节”?105:09 陈逸飞《理发师》《逃亡上海》《人约黄昏》《海上旧梦》🎵音乐片头:Drão(风暴Cyclone)片尾:Marília Mendonça & Maiara e Maraisa - Não aprendi dizer adeus (风暴Cyclone)👀 幕后剪辑&文稿:陆小鸟,汤包🎤 关于《赶场 Way to Cinemas》不是在看电影,就是在赶场观影的路上。《赶场 Way to Cinemas》是一档聚焦影展、电影节的播客,会与众多影迷和电影人分享自己的电影故事与经验。👂收听: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Spotify、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豆瓣等播客客户端搜索「赶场 Way to Cinemas」
--------
1:55:53
--------
1:55:53
番外:潮汕电影百年与中国电影史
这是一段在大巴上的录音,录制于7月12日上午的汕头,你可以理解成粗糙版的SoundWalk,能够一窥观潮旅行团的样貌。说话的人是观潮的联合创始人柏麒,也就是赶场第93期播客的嘉宾。节目的主要内容是柏麒这几年对潮汕电影的研究和回溯的阶段性成果,听完以后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惊讶:原来潮汕和整个中国的电影史有这么大的关系。大巴上的噪音很大(但别了麦),因为这是他首次完整的分享这段内容,遂决定直接发布,保留这段记忆。👫👫 话题成员:柏麒:观潮联合发起人,策展人陆小鸟:二次来观潮的异乡人🪟 封面:🎵音乐片头:猛走(Rush off) · 野草寮(maye推荐)片尾:朝代尾 · 六甲番(柏麒推荐)👀 幕后剪辑&文稿:陆小鸟🎤 关于《赶场 Way to Cinemas》不是在看电影,就是在赶场观影的路上。《赶场 Way to Cinemas》是一档聚焦影展、电影节的播客,会与众多影迷和电影人分享自己的电影故事与经验。👂收听: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Spotify、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豆瓣等播客客户端搜索「赶场 Way to Cinemas」